cnuser002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
cnuser002

cnuser002

V2EX 第 459061 号会员,加入于 2019-12-13 14:58:57 +08:00
cnuser002 最近回复了
租售比低是事实,
不过主要原因,还是房子作为蓄水池,它的价格被捧高了,显得租金低。

因为租金这玩意,房子本身价值是一部分,还跟地区收入有关。 房子再贵,最高租金,只能出这么多,比例就升不上去。

现在房子价格下跌,确实是房主在吃亏。

不过房价跌了,租金不降,比例也会升上的了。
楼主的担忧我能理解。比如一个发送端,一个接收端。

我当然希望每次接收端收到,都是一个完整的消息,不就能直接处理了么?

但如果这个消息,真的很大呢? 或许他一次发送不完,那我收到的就不全。我要等,这可就麻烦了呀。同样的,下一次把之前的尾巴,跟下个报文的头給一起发送了,我还得拆,更麻烦了。

嗯。Tcp 它就有这种操作,这不是它的问题,而是它的设计,就是基于 Stream ,像流水一样一直给你灌数据。 底层打散但是保证消息还是前后有序进来的。对于这种流,需要按流的处理方法,收取后进入缓冲区,然后在缓冲区里,根据协议里面的约定,比如固定包头,特殊符号来解析出内容。

而这个就是 HTTP 干的事情。 所以你的需求,用 HTTP 就可以实现。你可以认为 HTTP 接口每次拿到的,就是完整的数据。

WebSocket 也可以。
14 天前
回复了 ninjaJ 创建的主题 NAS 玩 NAS 的人到底是被它的什么吸引了?
对我来说,首先是 NAS 的本身涵义,网络附属存储。

家里最初只有一台主力电脑,游戏,照片,电影等数据都在这里。这时对网络存储,没有需求。

但是渐渐的,家人们随身的手机,床头的平板,客厅的电视。这些设备,他们的存储容量偏低,自身的数据比如照片等等,需要经常导出;另一方面,类似看电影电视剧,又需要从外部拉取文件。

这个时候还靠那台已经不怎么开的主力电脑,干这个事情就不太合适了。

需要专门有个网络存储,供局域网里的设备共用。
我也试过一些方法,比如说,在家庭 Wifi 下挂载一个移动硬盘。权宜之计,能用,但可以更好。
所以当有了折腾的余裕后,就买了硬盘盒,加上小主机,自己 diy 了一个 NAS 。
实现了本地网盘啊,本地媒体库啊,电影分享,照片备份等等功能。

拥有了 NAS 后,从另一个角度,就等于有一台家庭服务器。那自然可以整点服务器的东西玩玩。挂一些服务,搞一点应用,这时 NAS 就是个容器。
23 天前
回复了 llej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为什响应式设计需要移动端优先
我所知道的响应式设计,是一种布局思路,用这个思路,对不同宽度的屏幕,都能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排版。

这里的不同宽度,不仅仅是 PC ,也有 Ipad ,折叠屏,甚至手机横过来。

这个思路的要点,是优先考虑屏幕窄的情况,满足最窄屏幕的布局后,对于更宽的屏幕,可以扩大间距,拉伸组件,增加分栏,总之把它填满。

这里面竖屏手机是最窄的,所以响应式设计,也以“移动端优先”。

这跟业务上 PC 端摆烂,专注 APP 那种“移动端优先”,不是一个意思。

但实际效果,普遍没有想象中的好。首先因为手机的屏幕,相对于 PC ,实在是太窄了。手机 APP 很多是用层级菜单,底部导航栏等适配手机的组件,这些东西放到平板那个宽度,就不好沿用了,想好看的话,还是得重新设计布局。

其次,响应式设计,你得用它的栅格系统,这样的话,你的组件的宽度,组件大小,都是被限制的,不容易跟设计稿对齐。

所以我看现在像 douyin 这种愿意做 web 端的,也都是分两块。移动端弄个 m.域名,直接给你干到 app 下载页,web 端重新设计,从平板的宽度开始,向上用响应式。
Python 本身就是强类型语言,只是它提供许多默认的转换,让你可以直接转数据类型。这点写脚本很方便,不然 JS 也不会有那么多 [魔法]

现在 Python 也有代码类型标注,写的时候带上这种也是可以的。
35 天前
回复了 fengyouming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想要开发一个物联网 app,求大佬指点。
第一个问题:

现场设备是 A , 物联网平台是 B , 手机应用是 C

A 要主动把数据,按 B 定好的格式,传给 B 。 然后 C 按 B 定好的接口,从 B 查数据。

C 要控制 A ,就按 B 定好的接口,給 B 发命令,B 收到命令后,转发給 A 。A 收到后执行。

B 对 C 开放的是 HTTP 接口,或者 Websocket 接口,不涉及到 Native ,所以 C 该怎么开发怎么开发。

Flutter 还行,RN 略有过时,写过 React 可以路径依赖,没写过推荐 Flutter 。



第二个问题

A 跟 B 怎么连,两种情况,

如果 A 本身是一个能主动往外推数据的设备,那么它默认有一个对应的 A*平台的格式,你可以自己搞个 B ,兼容 A*的格式,然后修改设备的发送地址。或者你就用 A*的平台,自己写个中间件去拿。

如果 A 本身不是所谓的物联网设备,那么它一般不会是一个能主动往外推数据的设备,需要放一个网关 D, 转成能往外推数据的设备,D 一般有个对接的平台 D*,你可以用它的平台,也可以兼容 D*的格式,弄个自己的。

像阿里,aws 那种,希望你是一个设备生产商,让你的设备,直接接入它们平台,让它们来代管。对你来说,中间的数据存储,流转,就不用你自己操心了。
说说我的体会,
1. 写刷法题,完成小作业,这种场景 C++和 Java ,没有太多区别。
2. 有 IDE 的加持下,用 C++写 windows 桌面程序,和用 Java 写 Android 移动端程序,体验也差不多。同样的模式,都是在预设的框架里按套路写。
3. C++写网络编程,就比较麻烦了,Java 写则很简单,或者说,不简单的地方,已经有高手为你写好了。
4. C++写完了并不算完。头文件管理,交叉编译,调试等等都费劲。尤其一个叫 cmake 的东西,当年把我狠狠干住了,发现没有 Visual Studio ,咋干啥都不顺。Java 这块就轻松多了。

后面用 JS ,Python ,又体会到一种语言在“领域内的垄断”。 比如 JS 在前端,Python 在科研,JAVA 在网络,那 C++呢,则在所谓的高性能领域,什么游戏引擎,网游服务器,音视频处理,高性能硬件开发等等,这个领域本来就费脑子,开发效率天然就低。
我想到上学时候的一个梗:
什么时候可以抄作业?

1. 遇到你会的题目,可以抄作业,节省时间
2. 遇到你不会的题目,可以抄作业,学习思路。

所以遇到会与不会的,都可以抄。

但抄作业不是目的,掌握知识,应试技巧,锻炼题感,拿到高分,这才是目的。

而如果只应付每天的检查,盲目的抄写,几个章节后你很可能就不知道你在抄什么了。

文章反映的也是类似的问题。


我们现在用 AI 编程风生水起,有一个前提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,就是大家多多少少在没有 AI 的时候,学习过编程,有些底子,你去抄 AI 的东西,有底。

倘若过于依赖 AI ,就好像只抄答案不看过程,那久而久之,也就看不懂过程了。不就文盲了么。
@Curtion 有些做硬件的厂商,它想上云会用类似阿里这一套,终端适配阿里,然后不用自己云平台后端,按他給的范式走配一配就行了。
多少有点先入为主的感觉,我是从启蒙阶段用的 vs ,
后来用过 idea 一段时间,那会也感觉 idea 是什么垃圾 啊,用不习惯。到最后也没把这玩意弄趁手。

但是 vscode 就很舒服,回头感觉 vscode 还是更接近 idea 一些的。就是 idea 也是有亮点的,当时感觉不出来。

vs 到底吊在哪,我觉得作为 Windows 端开发软件,它的大而全。比如开发 c++,除了写代码外,编译链接那坨头疼的东西它給你代管了。调试什么的他也做得
关于   ·   帮助文档   ·   博客   ·   API   ·   FAQ   ·   实用小工具   ·   4992 人在线   最高记录 6679   ·     Select Language
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
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
VERSION: 3.9.8.5 · 11ms · UTC 07:48 · PVG 15:48 · LAX 00:48 · JFK 03:48
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
♥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're doing.